打造西北职业教育人才航母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7-06-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有一种决策,没有经历过,便不知道其中的责任;有一种责任,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没有尝试过,则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渭南职业技术学院一班人筚路蓝缕、攻坚克难,经历了办学的艰辛、担当了振兴渭南职业教育的重任,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许……

    杜甫诗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站在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活动中心,鸟瞰渭南高新产业开发区的满城风景,感受这所高职学院不寻常的办学历程,一如脚下拾级而上的登顶之旅——艰辛,却让人豪情奋进!

    从“三地四校”的分校而立,到一所学院的独领风骚;从中专教育举步维艰,到高职教育风生水起;从教师队伍参差不齐,到教育人才精兵强将;从教学设施极度匮乏,到配套完善的新校区拔地而起;从为生源问题发愁,到莘莘学子慕名而来……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在传承中创新,在跨越中发展,走出了一条披荆斩棘、浴血奋战的探索之路,实现了浴火凤凰振翅高飞,完成了华丽的转身。

    多年的躬耕不辍,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收获的,不仅是成绩和发展,更是精神的充盈和丰满。学院党委书记史优胜说,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是渭南这座城市的希望和期待,也是渭南千万个家庭孩子们殷切期望和梦想,用大学的视野办学,走内涵式发展之路,让学生获取持续发展的能力,把学院建成学生成才、家长放心、人民满意的综合性高职院校,是学院各位同仁上下一心全力以赴的行动。

    院长张雄的思路更为清晰:“我们的职业教育以‘遵循规律,文化引领,改革创新,开放融合’ 的办学理念,坚持‘面向职业办学,贴近产业办学,瞄准就业办学,政校行企联动办学’的办学思想,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方向,努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不断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全日制在校生规模由6836人增至11000人,专任教师由394人增至524人,新增专业14个,专业总数达到38个,五年制大专还有7个专业, 省级重点专业由2个增至5个;毕业生获得双证书比例达到89.8%,就业率稳定在97%以上,师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共获得国家级别一等奖2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17个,优秀奖4个,学校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首批“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单位”,“中国极具影响力职业院校”,2015年被陕西省教育部门确定为陕西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立项单位,2016年被国家教育部门确定为国家优质高等专科职业院校建设立项单位。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渭南职业技术学院经历了负重奋进、融合发展的艰辛历程,积淀下来的则是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团队精神,迎接的则是奠基长远、辉耀未来的发展期待。

    改革创新、开放融合,顶天立地、内外兼修。以国际视野办学,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起航于渭南市高新区西边的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曾经在人们口中简单地被称为“四合一”,几度风雨,几载春秋,如今,蒸蒸日上的气象,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聚焦着社会的目光。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接踵而来,适逢国家教育部门颁布《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得益于省政府部门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以及建设‘四个一流’的实施意见,被省教育部门确定为省级高职示范院校。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空前重视,激发起全校师生开拓进取、驾帆竞流的创业激情。

    “学院的办学理念是什么?答案是:顶天立地、内外兼修。‘天’指的就是跟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发展战略要对标,比如说丝绸之路、‘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工业化4.0、创新创业、供给侧改革、精准扶贫、调结构去产能、‘互联网+’等等。‘地’就是办学要接地气,要立足渭南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内外兼修,就是说不仅要把学校里面的事情做好,而且要开放,与人才需求接轨,与经济发展接轨,与社会接轨,与国际接轨。”院长张雄在2017年开学工作会议上向师生们振臂高呼。

    “杨凌职院把职业农民培训学院办到了我们的富平县,我们能否办起社区学院?它在洛川县办苹果学院,我们可否在富平办柿子学院?还有临渭葡萄、大荔冬枣、蒲城酥梨、白水苹果等。”

    一番番发问,一声声启迪,似春日里突然沉吟的风铃,轻轻叩问,却意蕴邃远。教学决定生存,服务决定地位,渭南职业技术学院一定要服务渭南当地,体现出对社会的贡献度。加快推进学校建设,提升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成功;服务行业、企业、产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走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之路。这些声音愈发地清晰而坚定,全校的共识在这里凝聚。

    非偶然,是必然。18世纪中期起,美国大学的迅速兴起,带动经济社会创造了高经济增长率、高劳动生产率、高出口率、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低财政赤字、低利率的所谓“三高”“四低”的黄金时代。德国、日本曾成功依靠发展高等教育,一跃成为经济强国。实践证明,世界大学的变革史,就是一部与当地经济社会同向同行的发展史。学校只有与时代同步,主动融入、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才能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围绕建设新型工业聚集地、现代农业示范地、华夏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大关中东部及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城市的渭南“三地一中心”发展的大局,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将理念与行动相统一,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柳暗花明之途,正凭借开阔的视野,向辽阔高远的天际延伸。

    “面对机遇、挑战和任务,我们就得下大力气抓重点、创亮点、破难点,下一步,我们准备冲刺高职本科院校,现在我们着力打造的医学院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实力,中医、针灸等特色专业群已经发展成熟,学生的就业率非常之高,学校也具备相当的科研实力,我们将着力推动医学院的升本工作,这也是我们实现错位发展、特色发展、追赶超越,弯道超车的关键一步。”张雄说道。不断奔走于教育部门和省、市政府部门之间,拜访省教育部门领导,将医学院的具体情况一一介绍,分析医学院升本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期望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拜见渭南市政府部门,把医学院的发展与渭南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紧紧连在一起,赢得了领导的认同和支持。多次前往渭南市中心医院,期望能与中心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将其作为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牢固掌握技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渭南职业技术学院的引路人早已开始践行心中的梦想。

    提质增效,良性发展,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在这春雷阵阵的“点将台前”,正酝酿着一场摒弃固有,涤荡灵魂的革新劲风,为创建百年国际职教学府奠基起航!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投身报效!

    以“六业贯通”“六大融合”为指向,在夯实传统专业的同时,锁定前沿科技,强化重点优势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一个是战略层面,一个是战术层面。战略层面的专业建设,是学校顶层设计,它要考虑的是规划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凝练专业特色、打造专业品牌。战术层面的专业建设,是二级院系领导要考虑的事情,包括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条件、运行机制。教育理念是先导,培养目标是起点,课程体系是核心,师资队伍是关键,实践条件是基础,运行机制是保障。”学院的专业建设,院长张雄一直有着深刻的认识。

    面向职业办学,贴近产业办学,瞄准就业办学,政校行企联动办学。在渭南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思想指导下,探究“六业贯通”“六大融合”的模式,是新一届领导班子渐趋成熟的顶层架构。

    “我们的人才培养实施‘六业贯通’和‘六大融合’模式。加大‘六业贯通’和‘六大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学校整个的教育教学改革都按照这个体系往下走。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方方面面要渗透进去。”院长张雄在新一年开学工作会议上指出。

    “六业贯通”即专业、学业、职业、就业、创业、事业贯通;“六大融合”,即学校与社会融合、教育与生活融合、人才与时代融合、理论与实践融合、知识与技能融合、技术与文化融合。协调发展,同步推进。这是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对未来的思考,也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经验借鉴。

    学校与社会融合,校地、校产、校企合作,就是学校与社会融合;教育与生活融合,教育即生活,提倡社会适应性和学生的成长;人才与时代融合,即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要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培养适应信息时代、智能化时代、网络化时代、数字化时代、创新创业时代的合格人才;理论与实践融合、知识与技能融合,就是建立“双师型”团队,教师既是老师,又是技师,既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专业实践;技术与文化融合,知行合一,发挥文化引领凝聚功能,不仅要知道学技术,会应用,更要知道技术和行业背后的文化,尊崇企业文化。

    厘清思想,绘就蓝图,找准方向,定点发力。牢牢铭记专业建设这一龙头。不仅把专业的数量搞上去,更注重专业建设的质量。经过多年的努力,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形成了以护理、中医药为主的医学卫生类专业群,以畜牧兽医为主的农林类专业群,以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为主的文化教育类专业群,以会计为主的财经类专业群,以旅游管理为主的旅游类专业群,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为主的制造类专业群,以建筑工程技术为主的土建类专业群,涌现出了一批适应渭南经济发展需要,基础条件好、特色鲜明、办学水平和就业率高、工学结合优势凸显的专业。

    在夯实这些基础传统专业的同时,在新专业设置上寻求突破。去年一次性获批5个专业,直指现代科技更核心、更前沿的领域。围绕各类经济带、产业带和产业集群,紧贴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大力发展特色品牌专业,中药、护理、畜牧兽医、中医学、学前教育省级重点专业,正发挥着学校升级转型中的龙头示范引领作用。

    全国首所3D打印创新学院在职业技术学院的成立,就是学院以“顶天立地”思路发展现代科技专业的一个很好的明证。3月16日,“全国职业院校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建设研讨会”在渭南高新区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隆重举行。会上,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创新教育与培训基地、渭南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渭南职业技术学院齐聚渭南,政校企3家签订了共建“渭南3D打印创新学院”协议,宣告全国首个混合所有制模式3D打印创新学院在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成立。

    “我们未来的新专业规划将重点发展五个板块,除了建立全国3D打印行业的‘渭南标准’外,重点发展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酵素。渭南经开区中国酵素城,同样需要全国酵素行业的‘渭南标准’。学校食品、医药相关专业都有涉及酵素,整合成立酵素学院是一个方向。二是新能源汽车。结合渭南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学校新能源汽车专业已经获批,并有望成立汽车学院,辅助区域产业企业发展。三是发展物联网技术和VR技术。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未来大有可期。四是无人机与机器人。以新获批工业设计与自动化专业为基础,设置工学院,重点发展无人机和机器人。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的渭南机遇。”院长张雄说。2017年,目标是至少新增工学院、创新创业学院、酵素学院、汽车学院、中医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等。

    学院围绕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社会公共服务要求和扶贫攻坚需要,培养大批怀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全力开展“铸匠心”系列活动,着重培育学生“热爱、专心、钻研、求精”的“工匠精神”,学院通过榜样示范、文化熏陶、实践活动等方式,增强学生修匠心、习匠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树立“不唯学历凭能力”和“行行出状元”的职业自信。